曾偉琦醫師 (2020年9月)。脂肪移植:從填充到再生。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春季會刊,第103期,第五版

曾偉琦醫師 (2020年9月)。脂肪移植:從填充到再生。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春季會刊,第103期,第五版

文/體雕美學專家 曾偉琦醫師

萊波亞

在日常的美容醫學門診當中,我們的工作內容很大一部分都在處理客人臉部的三個問題:1.日光傷害Solar damage 2.體積流失Volume loss 3.鬆弛Laxity。而為了處理客戶這些需求,我們對於臉部不同層次的老化機制必須有所瞭解,根據皮膚層、皮下組織層、肌肉層及骨骼所發生的問題進行改善,才有可能為客戶量身定做出最好的治療。

萊波亞

另外,在改善客戶這些面部需求的同時,許多醫師也一定在想,醫學否能夠真正的停止甚至扭轉這老化過程?在醫學上,我們可以藉由檢測DNA裡的Methylome數量來定義一個人老化的速度,但此一檢測並非常規檢查,而臨床上的老化,進一步可以區分為生物性老化Biological Age及時間性老化Chronological Age。任何人無法改變以時間為單位的Chronological age,但可以藉由許多的美容醫學療程來改變外觀性的Biological age。

萊波亞
萊波亞

那麼,在各層次老化過程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?整理的相關文獻如下:

(一)皮膚層:在真皮層淺層裡的膠原蛋白及彈力蛋白發生了數量減少、結構變細及斷裂的現象,而深層發生膠原蛋白及彈力蛋白的糾結沈積但排列及結構較為混亂。另外,真皮層微血管變細、數量下降及血管內皮老化變厚,直到血管完全消失。

(二)皮下組織層:進一步可分為脂肪淺層及深層,結構上淺層脂肪顆粒較小,排列緊密,深層脂肪團塊較大,多位於面部肌肉之下,排列較為鬆散,老化過程脂肪體積逐漸減少,對皮膚及肌肉層的支撐隨之下降。另外一個重要的結構是臉部韌帶,連接皮膚與肌肉骨骼,使各層組織產生串連產生穩定結構,老化鬆弛後使臉部產生垂墜感。

(三)肌肉層:根據核磁共振的研究,年輕面部肌肉因脂肪支撐度較好,水平剖面肌肉呈現微凸形狀(Convexity),老化後肌肉變薄、長度縮短、張力上升、呈現較為直線形狀,這與脂肪支撐下降也有關。

(四)骨骼:老化過程骨骼逐漸萎縮,以中臉部較為明顯,特別是在maxillar bone產生後縮,及眼眶骨內上與外下側的萎縮,還有就是下頦骨的prejowl area也是較明顯的地方。

了解了不同層次及部位發生的老化問題,更容易針對問題對症下藥。自體脂肪移植始於西元1893年,目前臨床上已可將脂肪組織進一步製作成Macrofat (>2.4mm)、Millifat (<2.4mm)、Microfat (<1.2mm)、Nanofat (<400-600um)、Mechanical SVF、Enzymatic SVF及Decellurizied Fat Graft,可以針對骨骼、肌肉、皮下組織在老化過程中因體積缺損,使用不同大小的脂肪顆粒而進行客製化填充,且因脂肪來源充足,使填充量更為足夠。

萊波亞
萊波亞

Fig3. 參考來源: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 2017, Vol 37(S3) S16–S32

 

 

Dr. Gino Rigortti在2015年的研究(Plastic and Reconstruction Surgery, April 2015)更顯示脂肪幹細胞能進一步產生真皮層膠原蛋白及彈力蛋白增生,並且使微血管數量上升,使組織達到真正的年輕化Rejuvenation,而不是只有單純得填充效果,因此,我們只要透過瞭解脂肪幹細胞在治療中所扮演的角色,便能體會脂肪移植已經從傳統的存活率相關的Lipofilling填充效果,進階到再生Regeneration及年輕化Rejuvenation境界,為愛美的朋友帶來更值得期待的效果。

萊波亞